新闻中心/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京津冀城市群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京津冀城市群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2016-12-18
区域经济
京津冀
城市群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京津冀城市群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报告作者:
王瑛楠
图表设计:
王方宏

还记得新一酱看过的小品里有句台词:“明年我准备带老伴儿出去旅游,去趟大城市——铁岭。”这句曾经被很多人当笑话听,但现在想想却饱含深意。

说到“大城市”,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北上广深。但其实,除了一线城市,对于不同地区来讲,区域性的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更加实际的角色,对于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一酱查了一些关于区域性大城市发展形态的资料,按照严肃但通俗的语言来表述:一般来讲,当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以一个或几个区域性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落,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空间联系和经济联系,并且具备一定的同城化和一体化形态时,就可以认定有城市群的形成。

而今年也是中国政府官方重点提出了中国的城市群建设的时间——“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并且制定了中国城市群规划的大致版图。目前来讲,已被认定的国家级城市群共有11个: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

但是,这些规划出的城市群内部真的已经足够抱团了吗?

顺着这条思路,新一酱用高德地图API获取了全国338个地级市互相之间的高速路行车时间和距离,并且找出了距离每个城市最近的“大城市”,从而画出了“三小时公路圈”。这里新一酱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城市出发,最先到达的第一个“大城市”即算作辐射到此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

对于“大城市”的衡量,我们采用了今年4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推出的《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里代表城市商业魅力综合得分的“新一线城市指数”(点击这里查看报告精华版)

例如,在有一线城市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区域内最大的城市就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它们的新一线指数线指数均达到或接近100分;那么在这些区域内,只有分数达到80分以上的城市才能被算作次一级的区域中心,这其中主要包括了15个新一线城市和几个排名较靠前的二线城市;而对其他地区来说,区域中心城市即为区域内新一线城市指数最大的城市。

然后(重点来了!敲黑板!),新一酱将公路圈的画圈结果叠加到了城市群上,这就可以看出官方定义的城市群内部是否有足够紧密的联系了。从结果来看,“三小时公路圈”的区域中心与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基本一致,但是在所辐射到的具体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内部联系形态上,二者还有很明显的脱节。

割裂的“长三角”

长三角地带是公认的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之一,从公路的维度来看,长三角的确在城市公路链接密度和区域内城市发展平均水平上较为成熟。新一酱将公路圈内所有城市的新一线城市指数取标准差计算出了“圈内城市差距指数”,它是代表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在首位城市上海的指数是满分的情况下,长三角公路圈内的城市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城市差距指数。

在长三角地带,从21个相对较小的城市出发,比如绍兴、湖州、镇江和泰州,你可以在三小时之内到达一个或者多个大城市,除了一线城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辐射范围,从而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范围扩大。

曾有安徽朋友开玩笑说南京才是他们的省会,的确,南京与安徽城市的亲密度的确丝毫不逊于合肥。比如从被称作“南京后花园”的马鞍山出发,开车只需要不到一小时就能到达南京。而在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到的9个城市里,有5个来自安徽省。同时,在将安徽城市纳入到长三角城市群的能力上,南京的地理位置显然要比合肥更具优势。像只被合肥单线辐射到的淮南和六安,和整个长三角的联系度就很低。

跨过省份的限制,安徽和江苏北部的城市携手山东南部,呈现出自立门户的“抱团”形态,以新一线城市指数较大的徐州为中心,形成了放射式辐射圈,辐射范围中还包含了山东的临沂和枣庄。

事实上,苏皖鲁豫交接地带的城市们抱团并非偶然,从清朝开始一直到民国都曾有“淮海省”的提法,也就是以徐州为核心划定一个“淮海省”。从现在的版图来看,这片地区大概就囊括了苏北的连云港和宿迁、安徽的宿州和毫州、山东的临沂和枣庄以及河南商丘等城市。

相近的语言和文化根基,也让这一片的城市能够更好地融合。回想新一酱曾遇到的来自苏北城市的同学,每次大家按照省份来区分南北方人的时候,苏北的同学都是一脸无奈,相比较而言,山东对他们来说更加亲切,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北方人。

翻阅资料,早在1986年,以徐州为核心的淮海经济区就已经成立。2002年,江苏省政府就出台了《徐州都市圈规划纲要》,其中,以徐州为核心,范围涵盖了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的6个地级市和2个县市,包括连云港、宿迁、枣庄、济宁、商丘、淮北和宿州。2016新出台的《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里也再次强调了“徐州都市圈”的概念。

新一酱评:徐州和江苏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尚且较低,都市圈的规划是否能够让北部的抱团城市共同进步,还有待时间检验。苏北的连云港和盐城在公路圈上来看,与省内和长三角地带联系甚远,又无高铁作为补充,江苏南北交通网络的发展程度还有待平衡。

向北靠拢的潮汕城市

同在一个省,就真的可以在一个圈了吗?当然答案是并不一定。

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17年将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等跨省域城市群规划编制。

对大家来说,其中比较陌生的一个概念大概是“海峡西岸城市群”。于是新一酱将这个城市群所规划的城市列了出来,然后和画出的公路辐射圈来对比了一下:

从形态上来看,以广州和深圳为区域中心的珠三角地带,可以形成一个辐射到13个城市的公路圈。但是你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潮汕地区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梅州与省内的区域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很低,在广佛和深圳能够辐射到的范围之内找不到潮汕地区的身影。

新一酱评:在规划出的“海峡西岸城市群中”,潮汕城市被列在其中。在统计中也看到,潮汕城市与厦门的联系紧密度超过广深,理想的状态是,随着新一线城市厦门的发展,潮汕城市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好的带动。

镂空的“京津冀”公路圈

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京津冀地区的辐射网络显得略微稀疏。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公路圈,平均到达区域中心城市的时间小于1.8小时,而在京津冀城市中,这个数字在2小时以上。

将各个区域板块的公路圈划分出5个等级,可以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在1.5小时以内能够辐射到的城市分别为12和10个,但是在京津冀,这个数字仅为2个,能够进入北京的1小时公路圈内的城市只有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