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哪些城市里,老牌商业区“人气C位”已经被取代?
哪些城市里,老牌商业区“人气C位”已经被取代?
2019-11-30
新一线城市
城市商业
新旧商圈
哪些城市里,老牌商业区“人气C位”已经被取代?
报告作者:
新一酱
图表设计:
新一酱

城市里最强的商圈到底是谁,这真是一个永远吵不完的话题。

由于品牌门店选址能较好地体现商业品牌对于城市商业氛围的认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自2016年起持续监测170个主流消费品牌门店,用品牌门店的集聚度测算城市与特定区域的商业实力。每回新一酱发布商圈实力排行,都会有读者提出:如果把客流量也纳入考量,我喜爱的商圈是不是会排名更高?

现在,我们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新一酱正在和中国联通智慧足迹联合研究,探索如何将人流数据与品牌门店供给端数据结合,更好地研判城市商业实力

在这篇由新一线×中国联通智慧足迹联合发布的内容中,新一酱先选取了一批一线到新一线城市的知名商业区,看看把真实人流数据跟商业品牌门店选址智慧结合起来,能得出什么不一样的结论。

上图中,红色扇形代表170个餐饮、零售、银行及酒店等几类主流消费品牌门店的集聚度,它指向的是星巴克/优衣库等等知名品牌在这个商业区的数量与密度。绿色扇形对比的是客流指数,指数越高代表这个地方日均客流量越大。

在成都、南京等城市,巨型商圈仍稳占龙头地位的结论显而易见,成都南部的新兴商圈无论品牌资源集聚度和人气都仅为春熙路的1/5。

在广州、杭州、武汉和沈阳,日均客流量最大的商业区和消费品牌门店最集聚的商圈并不一致

尽管广州购物中心林立的天河体育西路到石牌桥一带,品牌门店集聚度已经是千年历史商圈北京路的两倍以上,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地支撑着北京路商圈的巨大客流。

而杭州湖滨(包含凤起路)一带,商业品牌门店体量仍和武林有一点距离,但客流量已经是传统武林地区的3倍。武汉品牌档次相对低一些的大众化商圈江汉路人气则比中山公园更足。

人流数据的引入,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那些重金砸出一大堆购物中心、品牌进驻情况还不错的新兴商业区,是否真正能吸引城市人

新一酱在10个一线/新一线城市中,选取了每个城市里人流最大的市中心成熟商业区,以及重点发展的新兴商业区,分别对比新商业区与新商业区在品牌集聚、人气上的差距

以杭州的钱江新城为例,如果只按主流消费品牌门店集聚度来衡量商业实力,万象城、来福士一带并没有落后老城区太多;而引入人流数据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客流吸引力仅为大湖滨一带的不到1/4,人气还需要一段时间培育。西安SKP、广州珠江新城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店比人多”的现象。

天津南开大悦城所在的南市商业区、重庆龙湖时代天街所在的大坪商业区人气表现则相对更乐观(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这两组图形呈现向上走的趋势)。南市面积不到营口道-滨江道的三分之一,消费品牌门店集聚度仅为营口道-滨江道的36%左右,但吸引的客流量可以达到营口道-滨江道的一半,稍稍展现出了“人比店旺”的势头。

进一步对比人流数据,我们可以从大坪在重庆的商业地位爬升,直观地了解新兴商业区发展对城市商业格局演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