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谈到城市创新吸引力,有人关心过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医疗设施是否便利吗
谈到城市创新吸引力,有人关心过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医疗设施是否便利吗
2019-09-14
年轻人
城市医疗资源
创新空间
谈到城市创新吸引力,有人关心过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医疗设施是否便利吗
报告作者:
高赫
图表设计:
王方宏

在城市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设施中 ,医院的重要性在你需要它的时候显得格外突出。当自己或家人生病,或是需要采取其他医疗措施的时候,家附近有一家可以信赖又方便可达的医院能够在不小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这是很多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甚至还没有纳入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北京、深圳和杭州这三座以年轻人聚集和创造力释放为特点的城市,随着产业园区、创新平台或是其他属性的经济开发区向城市外围拓展,人们的居住空间也迅速向外蔓延。新建成的城市空间总是在公共服务配套上有这样那样的短板,由于医疗需求的随机性和一旦需要的依赖性,它在新城市空间中的服务能力往往能代表这些区域中居民真实的生活便利性。

新一酱这次就以北京、深圳和杭州为样本,对它们的医疗设施是否方便周边居民到达和使用展开研究。

分析之前,我们先将城市内的医疗设施分为以下几类:聚集优质医疗资源的三甲医院、除三甲之外的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以及私人诊所。

三甲医院通常是城市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不管在哪个城市,三甲医院一直以来都是人满为患。

上图中,新一酱先统计了三座城市的三甲医院(包括其分院区),将它们投在地图上,并利用高德API计算了从这些医院出发,半小时(红色区域),一小时(粉色区域)和一个半小时(灰色区域)公交行程内可以抵达的居民区范围。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园区提供了高密度的互联网行业就业机会,围绕这一片区,“程序猿”们聚居的西二旗、回龙观、天通苑一带经过多年发展,也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周边配套设施。仅在这一片区域内,就有多家市内老牌的三家医院开设的分部或分院区,比如北医三院第二门诊部、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北大人民医院清河分院等,为周围居民就近就医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杭州,如果居住在同样互联网企业集中的滨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未来科技城附近,你想去更好的医院看病就很可能要跑到市中心才行。深圳的情况相对理想,几个重要的科技产业园周边都有三甲医院配套。

不过话说回来,三甲医院应是处理危重患疾病的医疗场所,对于大多数日常病症来说,非三甲综合医院和社区门诊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推广“分级诊疗”制度,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级别。基于这样的安排,三甲医院以外的三级、二级、一级综合医院和优质的私立综合医院就成为了很好的医疗资源补充。

这里我们使用泰森多边形分析方法(不了解的可以看这里),为城市中三甲医院之外的综合医院划分了服务区,并统计每个服务区的面积和覆盖的居民户数:

三座城市相比,北京的综合医院可达性最好,每家医院只需要服务1.18平方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7437户。相比之下,深圳的综合医疗平均服务人口与北京相当,但它们服务范围更大,也就是说周边居民需要走更多路才能抵达就近的医院。

从空间上展开各城市的综合医院分布情况,新一酱筛选出了三座城市中综合医院服务人口最多的前十个区域。

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综合医院,北京的医疗资源分布都呈现出明显的西多东少的格局。从综合医院的服务人口来看,朝阳区出现了多处服务压力较大的区域,尤其是朝阳区与通州区交界的高密度住宅区。比如垂杨柳医院管庄院区的服务范围内,住户数量就达到了6万多户——这一区域附近同样也缺乏三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