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情防控的反应速度和应对效果考验着一个城市的韧性。《2020城市应急能力报告》随同《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推出,从四个方面分析各个城市在应对大型公共突发卫生事件时的基本应急能力,以及在事件中逐步恢复的能力。
城市治理好比管理一家规模公司,除了设立规则,管理各部门事务执行,制定发展方向外,还需要具备抵御意外及风险的能力。在城市生活生产逐步恢复的时机下,是时候反思我们的城市在这场疫情中的反应,是否具备了抵御意外、快速恢复的能力?
疫情响应与防控、信息公开与数字治理、城市基础配置、城市复工应对——我们通过这四个维度给城市的表现分档。
本次纳入评估的城市共55个。包括了《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排名前25位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所有省会城市,以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前50位、本土确诊病例占常住人口比例前25位的城市。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综合来看,上海和北京是城市应急能力最好的两座城市,我们把它称作S级应急能力城市。而应急能力达到A的城市有11个,分别是广州、深圳、厦门、成都、长沙、重庆、沈阳、郑州、昆明、济南、济宁。城市排名不分先后。
很遗憾,在所有参与评估的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能同时在《城市应急能力报告》的四个维度中拿到A。在城市治理和应急能力反应上,所有的城市都还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