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怎样在通勤生命线上住出性价比?我们研究了6个城市的地铁与房价数据
怎样在通勤生命线上住出性价比?我们研究了6个城市的地铁与房价数据
2019-07-13
城市交通
房价
社畜
怎样在通勤生命线上住出性价比?我们研究了6个城市的地铁与房价数据
报告作者:
曹家璧
图表设计:
王方宏

在规模巨大的城市里生活,居住成本和通勤时间成本对普通的公司人来说通常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住在相对较远的地方,用更长的通勤时间来换取难以承受的房价或租金。

对他们来说,准时、快速、无需考虑拥堵的地铁是做出这种选择的必要保障。在很多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从城市中心放射状延伸至城郊居住区的地铁线也就成了城市里每天通勤的生命线。当然在大部分工作日的早晚高峰,要挤进这类地铁线路的车厢里、站台上甚至进站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挤地铁不易,但新一酱想着很多时候人们为了省钱住到地铁线的尽头未必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如果能通过数据计算在时间与金钱上找出相对平衡的方案,至少能让每天痛苦的通勤时间减少一些。

因此,新一酱和在地的朋友们讨论了下,在以下6座城市里分别选择一条典型的“通勤生命线”,先做一轮小样本实验。

北京地铁5号线、上海地铁7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含北延段)、成都地铁1号线、重庆轨交3号线(含北延伸段)、武汉地铁2号线(含南延段),这些地铁线路的共性是有效连接了远郊和市中心,两端(或一端)是典型的高密度居住区,中间则是写字楼主要聚集区。

尤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市中心,有着连片的写字楼聚集区。而在新一线城市,重庆的写字楼也相对集中在市中心区域,成都和武汉则拥有市中心之外的新兴办公区,它们分别出现在成都的天府新区核心区,和武汉的光谷。

拥有“通勤生命线”特征的地铁线,其客流大小往往取决于远端居住区的人口规模——相比于市中心发达的换乘系统,远端的居民几乎只能高度依赖最近的那条地铁路。北京地铁5号线北端号称亚洲最大社区的天通苑,和重庆轨交3号线南端的拥有10万人口容纳量的云篆山水公租房,都让这两条线路从起点站起就分外拥挤。

2018年,广州地铁3号线的高峰客流量打败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峰值达到了每小时6.43万人次。三线换乘的嘉禾望岗站是住在从化、花都、增城和白云北城区的公司人前往珠江新城的重要站点。而在南端,逐渐搬迁到番禺的老城区居民也决定了这条线路在广州超出预期的承载能力,住在番禺搭乘地铁到天河工作是3号线公司人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