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新一酱也特别好奇,所以在某个闲得发慌的周末去找了知乎上100个城市话题下的18696条话题精华回答。
知乎官方对话题精华的定义是TOP1000高票回答,我们的条目样本是每个城市话题下所有被标记为精华回答的条目,这样既可以认定精华回答所在的问题是被知友们讨论过的,也可以去除那些没有人关注或回答的提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城市的话题分类标签来自于提问者、其他用户或者管理员编辑,因此很难保证话题分类准确性(潜台词:上述人群请你们脑洞再开一点对于城市话题再大胆一点OK?)。
去除不断刷存在感的知乎提问词(“看待”、“体验”、“那些”……)之后,大家最愿意上知乎提问的城市类话题还是教育:TOP10关键词中,就读、大学、中学占了3个。
你大概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提问句式:“在XX大学(中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这和知乎上一堆来自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和在读生有很大关联。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学校比起其他具有更明确的城市特征,被归类到所在城市话题下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千篇一律的提问方式也更容易被复制,一提起母校什么的,总是有一堆槽要吐不是么。
再来看看剩下的那些关键词:“地方”、“生活”、“发展”、“工作”、“好吃”。
知友们的吃货本性完全藏不住,“地方”+“好吃”补全以后大概是这样的:“XX好吃的XX(来,报菜名啦)在哪里?/XX有哪些好吃的地方?”
出息呢!追求呢!
但如果在城市里没有一点安全感,哪里还谈得上追求?在2014年知乎用户调查数据报告中,月收入在12K(1.2万元)以上的知友中,北京的比例占到31%。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4座城市的知乎用户中,月收入在12K以上的平均比例是26%。这些人以男性为主,其中42%是工科生,网购消费次数高出一般正常人……你可能已经把“程序猿”三个字对号入座了。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在2015年4月接受《通信生活报》的专访中表示,截至2015年3月,60%的知乎用户月收入4000元以上。
以生活为关键词的提问基本离不了收入,比如“月薪XXXX,在XX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月薪4000、5000、10000、20000这些词都可以找到对应的问题和回答。生活是一个人对城市产生归属感的那部分,年轻人不敢确定是否值得去另一个城市闯,也不敢确定自己在这个城市是否有未来,一思考起未来,城市和收入必然要绑定在一起。
以上是知乎城市话题下,精华回答点赞总数最多的提问。
除了第二个有关“民族大义”的问题之外,其余均和高校有关,“清华北大”在五个最靠前的回答里出现了两次。不对,看了一眼第五个问题,是两次半!所以,现在的知乎已经被北清学生和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占领了吗?
知乎早期用户以名校毕业生为主,因此这类问题的答案数量很多。但请全国各地祖国的花朵别再问这样*&…%¥的问题好吗:努力就可以上北大清华吗?
以及第五个问题,新一酱再多送给这位TOP2名校学生两个白眼,拿走不谢。
想要仔细看看?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知乎上最受关注的城市是上海。
根据知乎提供给新一酱的数据,2016年3月北京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为20.7万,上海只有13.2万。用户基数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大家对上海的关注热度。
紧随其后的是深圳、广州和一些新一线城市。当人们开始思考所在的城市是否适合发展,并且考虑那些一线城市之外的选择时,城市的真正魅力才开始显现(随手安利一发上月底刚出炉的新一线城市排名,请戳阅读原文)。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征,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反映了城市里的谈资。
想要仔细看看某几个城市?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