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报告/
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门城市,为什么相比温州我们更欣赏宁德?
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门城市,为什么相比温州我们更欣赏宁德?
2021-01-30
新能源汽车
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门城市,为什么相比温州我们更欣赏宁德?
报告作者:
陈舒逸
图表设计:
王方宏

浙江最南部的温州与福建最北部的宁德是两座在地理上相邻的城市。因为跨越省界,以往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能够凑在一起讲的故事。

但现在,它们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的明星城市——温州是威马汽车的整车制造基地,而曾经名气不响的宁德则走出了“宁德时代”这家直接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动力电池独角兽企业。

在没有传统汽车工业基础、资源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温州和宁德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领域里都出现了明星企业,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但如果掰开了揉碎了看,这两座城市走过的路又不那么相同。

通常来说,2009年被认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元年。

这一年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召开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提出对指定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的政策。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大约在5000辆左右。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36.6万辆,是12年前的273倍。

因此新一酱也以2009年为起点,通过与启信宝的数据合作,梳理了过去12年宁德和温州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增长及公司总注册资本量。从企业数量与规模的时序变化上就能够看到,这两座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不一致。


2009年之前,以温州下辖的瑞安市塘下镇为代表,这里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出现了汽车零配件、机械电子的产业集聚。

直到2016年,温州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依然多数是从事汽车零配件相关的中小企业。它们有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受益于较低的成本,在细分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例如瑞安塘下镇主要做汽车零配件,永嘉的瓯北有很多泵阀企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则有汽车电子的产业集聚区。

温州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注册资本增加在2016年出现了峰值。这主要是因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成立,其注册资本达到了40.4亿元。同年11月,威马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在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

不同于过去温州自发集聚起来的中小型汽配企业,威马整车制造项目是在政府主导规划下,从上海引进的大型整车制造项目。当地政府希望通过以威马的落户进一步吸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上下游企业入驻瓯江口工业园区。 

2011年之前,宁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仅有100家左右,多为小型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与销售企业。而当宁德时代在2011年成立,宁德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的增量明显提升。

不过宁德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真正高速发展要更晚一些。2018年,宁德时代作为电动汽车电池业的龙头企业上市,随后宁德围绕动力电池产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增量才有了更为显著的增长。

温州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总数约是宁德的15倍,但注册资本总量仅为宁德的2.6倍。

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公司注册资本与所有企业数量进行汇总,新一酱这里引入了企业“资本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越靠近绝对不平均线,意味着资金主要流入到头部的企业之中,,产生更明显的资本集聚效应。显然,对比温州和宁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本洛伦茨曲线,宁德的相关投资更集中在头部企业。

按照企业规模等级具体来看,温州新能源汽车企业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小微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占到了企业总量的97%以上。

温州虽然拥有2家主板上市、1家新三板上市和1家美股上市企业,但这4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均以汽车零配件为主,未涉及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机、电控和电池技术领域,且成立时间均在2009年之前。

对比之下,宁德的小微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0%,且宁德时代和大酉新能源电机两家上市企业的主营业务分别为电池和电机。宁德虽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数量不多,但在核心技术领域拥有更显著的优势。

温州和宁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其发展模式息息相关。

在一个新兴行业的起步阶段,产业的供应链还没有规划出清晰的布局,此时是核心组件企业能够拥有的低投入高收益发展期——宁德时代正是抓住了这个窗口期,一跃成为了动力电池龙头企业。

它也带动了宁德市的产业布局。这座城市希望借由龙头企业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因此在全市7个县市区主动引进和培育相关,形成了覆盖上游新材料领域、中游电池制造和下游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