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报告/
重庆市中心真的从解放碑挪到观音桥了吗?我们画了十万个栅格告诉你
重庆市中心真的从解放碑挪到观音桥了吗?我们画了十万个栅格告诉你
2017-03-04
城市商业
人气商圈
重庆
重庆市中心真的从解放碑挪到观音桥了吗?我们画了十万个栅格告诉你
报告作者:
车洁舲 毛怡玫
图表设计:
王方宏

对于生活中在一座城市的人来说,市中心是那个能够找到最多品牌的商圈,朋友聚会会优先想到的目的地,也是向外地的朋友介绍城市时最有辨识度的位置。而对于想要进入城市投资的商业公司,城市中心意味着机会,也可以帮助衡量在城市做生意的成本。

但城市中心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会出现,迁移,或者消失。在有些城市,市中心也会分化——年轻人的市中心、游客的市中心、上一代人的市中心,甚至可能同时存在。

你的城市中心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专注在城市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新一酱最近打算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给大家找一找自己的城市中心。

今天,先来看一看重庆。

说到重庆的商业中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会指向一个共同的地名:解放碑。

解放碑建于1940年代,是重庆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而现在,人们口中的解放碑,则指的是以它为中心,方圆约500米的地域范围——自建国以来,这里便是重庆的商业中心,聚集了众多的商业、金融机构。

可是近些年来,以江北观音桥为首的几个新商圈迅速崛起,“重庆的市中心在哪里”这个答案开始变得不再唯一。

“观音桥派”认为,观音桥设施新,大型购物商场云集,是重庆的时尚地标;而“解放碑派”则坚持,自己才是最传统最老牌的商业中心,高居榜首的统计数字与节假日拥挤的人流就能说明一切。

嗯,好像都很有道理。

看过众多争论的新一酱觉得,吵是吵不出结论的,于是灵机一动,不如算一算呐!

先看结论:

考虑到商业规模、商场业绩等数据并不好拿,新一酱决定从商业资源入手。具体的算法是这样的:将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中餐饮、地产、酒店、银行、零售、汽车等类目的16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门店位置,批量输入地图,获取重庆所有品牌所有商户的POI信息,并将它们投影到空间地图上。

光有品牌信息还不够,新一酱认为城市的新中心还应该是一个交通枢纽度高、出行便利的地方。于是新一酱又把重庆全市所有的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也一并投影到了地图上。

为了精确计算新中心究竟位于哪片区域(而不是模糊的商圈概念),新一酱对地图作了栅格化处理,将重庆全市划分成了101411个连续的栅格,每个栅格的实际大小为1000米×1000米。

然后新一酱计算了每个栅格中的商户点和交通点。考虑到城市商业中心的理想业态比例,新一酱在计算时对不同类型的品牌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求和,从而计算出每一个栅格的得分。分值越高的栅格,“新中心”指数也就越高。

再来看一次结果好了:

最终的计算结果显示,重庆最“新中心”的1平方公里在——观音桥。

无论是品牌得分还是交通枢纽性得分,观音桥商圈的这1平方公里都比第二名的解放碑东领先了不少。相信细心的你已经准备发问了——排名前10的栅格中不是还有“解放碑西”嘛,如果把东西两个栅格的品牌信息加到一起,或是栅格的划分再偏移那么一点,是不是结果就会改变?

是的,新一酱也对此表示谨慎。但是有一点并不可否认,在“1平方公里论英雄”这件事情上,传统老大解放碑的优势不再突出——前有观音桥,而在它身后,三峡广场、杨家坪、南坪等商圈也紧紧地追了上来。

回到那张展示重庆全市状况的栅格图。这张斑点组团化的栅格图也进一步证明,重庆主城已从单核结构跃迁到了多中心发展的局面。

回溯过去十多年的发展,最早反映商圈格局变化的,是人口数据的消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