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们一样,新一酱的朋友圈里也都有那么一群晒猫晒狗党。通常来说,铲屎官们会把自己大部分对生活的热情以及爱心献给猫狗大人,当然荷包也不例外。
比如住在成都的黄缨贲几乎每天都要发一两条朋友圈来晒她的“元宝”。她养这只迷你雪纳瑞已经半年多,平均每个月在狗粮和美容上的花费大约需要300元。
大学刚毕业一年的黄缨贲认为自己养宠物的开销处于中等水平,“我把它当亲人,这样的开销还是可以承受的。”但一旦“元宝”生病,她的支出就会超标,“给宠物看病感觉比给人看病还贵,一盒药就要一百多元。”
上海的丁雨清有同样的感受。在买到英短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丁雨清在给猫看病这件事情上的花费已经超过了2000元。这是她第一次养宠物,“我听朋友说,去医院都是要一千多元的,就是这个价格。”丁雨清拿出猫看病的收据,上面显示,三次消费的金额分别是710、620和725元。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研报显示,2015年,中国已注册的宠物数量有1040万只,宠物总量超过1.5亿只,并且还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狗和猫是养宠人的主要选择,占比近80%。每只宠物狗或猫的年平均消费支出达到了5660元,宠物医疗、食品和美容是人们花销最多的3项。
相比宠物食品和美容这样的固定开销,养宠人在宠物医疗上的刚性需求较少,支出更随机,也更容易产生大额消费。新一酱找了37座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统计了一下大众点评上这些城市宠物医院的人均消费。总体来看,养宠人每去一次宠物医院的消费平均达到了591.19元,而在美容上单次平均花费为126.9元,只有宠物医疗消费的五分之一。
除了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和重庆的养宠人在宠物医疗消费上也超过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在黄缨贲家所在的成都,养宠人在宠物医院的单次消费上可以达到近830元。
最近五六年,各城市开设的宠物医院数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06年,全国范围内仅有233家宠物医院在大众点评网上注册,这个数字在2016年变成了为4534家,十年间的增长超过了18倍。
从总量上看,北京、上海等宠物产业和宠物文化发育较早的一线城市仍是主力,而成都、天津、重庆和苏州等新一线城市也都已经拥有了超过100家宠物医院。根据大众点评上的门店数据统计,成都的宠物医院总量仅次于北京,共有366家。
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副总裁张延忠帮新一酱一起回顾了下中国宠物行业的兴起——那可是要从1990年代初说起了,当时,成都、北京、上海、深圳,是中国养宠文化发育最早的4个城市。“深圳的养宠文化主要靠香港带动,北京是原来宫廷文化沿革下来的,而上海更多是靠老外。”张延忠说,“还有一个是成都,那里早年有一些宠物基地。”
在成都华西动物医院院长李发志看来,成都的宠物医院资质审批相对容易、准入门槛不如一线城市那么高,是当地宠物医院数量近年激增的原因。
对宠物医院来说,代表潜在客户的人流和足够的区域消费能力是影响选址布局的两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宠物医院密度最大的一线城市深圳,还是在新一线城市里宠物医院最密集的成都,城市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也相应就是宠物医院最密集的地带。
在成都,区域的消费活跃度和品牌聚集度与宠物医院分布的一致性更加明显。新一酱找出了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里的西式快餐、中式快餐、咖啡馆、甜品店、经济型酒店和便利店6种类别的主流品牌门店,宠物店最密集的区域,也同样是这些与生活便利及消费升级相关的消费品类更亲睐的地方。李发志也谈到,宠物消费并非一般的刚性消费需求,比如成都南部地区消费水平更高,宠物医院的密度相应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