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报告/
五只"海龟"告诉你,不去一线去哪里?
五只"海龟"告诉你,不去一线去哪里?
2016-07-16
人才
就业
海归
五只"海龟"告诉你,不去一线去哪里?
报告作者:
刘若曦
图表设计:
王方宏

又是一年返潮季——"海龟"兄弟们,想好游去哪里了吗?



新一酱最近和许多回国的"海龟"们聊天,发现他们对于回来这个选择都有自己的思考,不管是刚刚回来找工作,还是已经在家乡扎根好几年的人,对于选择落脚的城市都经过再三考量。

新一酱知道在美国的朋友和H1B签证的搏斗实在艰辛,那么,如果你们有一丝丝打算回来的念头,或许下面的内容能带来一点小帮助哦。

杜娟,现居成都。

五年前,杜娟顺利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毕业。当时,她身边的中国朋友都在纠结:毕业后去哪里?回国还是留美?回国的话去哪个城市?

在成都出生的杜娟没太纠结,四年的美国大学生活让她很快做出了“回国就业”的选择——“国外生活太无趣了,回国家人和朋友那么多,日子能过得很热闹。”

恰好,她也赶上了一批海归回国的浪潮。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5年发布的《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里,海归的回国时间显示集中在2010年之后,回国的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78.4%。

新一酱拿到的领英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期间,占领英中国会员7.2%的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群中,选择回国的人数总体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14%。

想要仔细看看某个国家的"海龟"去处?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因为考虑“学金融商科能保证就业”,杜娟做出了和大多数出国的高中毕业生类似的选择,前往最热门的留学地美国求学,并在本科期间修读了会计专业。

2011年决定回国的时候,和众多金融商科专业的海归一样,杜娟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工作机会最集中的城市——上海。

对于刚毕业回国的杜娟,最理想的offer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毕竟四大门槛高、平台好,今后换工作也比较容易。”尽管回国时间晚,最后杜娟成功赶上了2011年上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补招,三轮面试后,成功入职。

在上海普华永道工作一年后,杜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自己真的喜欢四大的工作么?枯燥、重复、加班多、压力大——这些似乎都违背了自己不拘束缚的天性。她开始想,自己或许更适合“见客户或者销售、市场一类的工作”。

同时,杜娟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了一年多的城市——上海。“对于金融圈来说,北上广深意味着拥有更多顶尖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和关键职位。”工作机会与业界资源的丰富多样是杜娟当初选择上海的理由。

但大城市总是居大不易,杜娟开始做长远计划时,将上海的生活成本、自然环境、文化认同等等之前忽视的因素重新列入了考虑清单。在美国和上海漂了五年,杜娟仍对故乡有着很深的依恋,“我是一个很喜欢吃辣的人,我很喜欢成都的美食。”杜娟说。

更重要的是,她强烈感受到了成都的快速发展。在过去做商业品牌调研的经验中,杜娟注意到成都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大型商场。“商业综合体可以部分反应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杜娟说。几个例子包括国际金融中心(IFS)、太古里和即将在成都开业的银泰中心。

令杜娟担忧的上海住房成本在成都也不再是压力:上海10万元一平米的房子,同样的地段在成都只需要前者五分之一的价格。

在海归落脚的新一线城市当中,成都成为继杭州、南京之后越来越受海归青睐的城市。

以杭州为例,位于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镇在2015年启动建设,根据规划将重点引进私募证券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五大类私募基金。

而属于成都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的成都“金融城”,是全市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之一,将聚集四川省以及西部地区大量的金融机构。

“成都的金融在同一梯队的城市里也算有些氛围吧,何况那是我的老家。”2013年8月,和决定回国时一样,杜娟没有太多纠结,辞掉在普华永道的工作,离开上海,回到成都,开始寻找新机会。

 “少不入川”,是过去蜀地父母送子女外出留学时候常常说的一句话;但今日,更多“出川求学”的学子在外地打拼数年后,也愿意返家,在成都这样的城市找寻新的事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