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报告/
川菜“一统江湖”多年,中国城市的餐饮文化变得更丰富了吗?
川菜“一统江湖”多年,中国城市的餐饮文化变得更丰富了吗?
2020-09-05
餐饮多样性
川菜“一统江湖”多年,中国城市的餐饮文化变得更丰富了吗?
报告作者:
沈从乐 伏星宇
图表设计:
王方宏

无论你是否是一个“吃货”,在一座城市能接触到丰富的餐厅种类,甚至足不出城就能享受到全球美食,都是一件极具满足感的事情。而对于城市来说,在餐饮行业表现出的参差多态,也是它们包容性的重要体现。

“知城·餐饮多样性指数”想要衡量的是,不同城市餐饮品类的丰富程度。这种丰富程度体现在两个侧面:餐厅的种类要有足够多的选择,同时每个种类也有足够多的餐厅数量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结果上看,上海继续位居第一,北京的排名提升至第二位,重庆和成都仍然领先于广深。前二十名城市中,包含了石家庄和济南两个二线城市。

在餐饮多样性指数中,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借鉴了生态学中应用广泛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Diversity Index),观察城市中各餐饮品类的分布状况,并结合平均每个品类餐厅的数量,综合计算出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餐饮多样性。具体公式如下:

HI是一个城市的餐饮行业香农多样性指数,其中pi表示i门类在该城市餐饮行业中的比例;SI是各细分类的餐厅平均数量,其中N是一个城市所有餐饮门店数量的总和,S是一个城市内餐饮门类的总数;餐饮多样性指数DI为HI*和SI*的加权平均值,其中HI*,SI*是HI,SI做0-100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值。

其中,香农多样性指数衡量的是各类餐厅分布的“均匀性”,指向餐饮品类的分布多样性,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内各个品类的餐厅数量越接近,这一项得分越高。而城市各类餐厅平均数量更多则表明其餐饮行业的规模多样性更高——因为即使是同样的餐饮品类,餐厅的数量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也越多,这也是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即便是在餐饮多样性排名最靠前的城市,在分布多样性和规模多样性上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重庆的餐饮规模多样性指数领先于所有城市,但它的分布不太均匀,大量餐厅集中在川菜、火锅或其他当地菜系的衍生品类中。而北京的餐厅种类丰富且均衡,但在规模多样性上却低于重庆、广州、上海、深圳和成都。

重庆各类餐厅平均达到了8645.83家,比北京的5543.62家高出了近56%。从这个规模多样性的具体数值来看,在重庆,你可以在各类地道的本地美食中获得非常多的餐厅选择。但相应的,重庆的其他菜系选择就会没有那么丰富。

中餐本身由于地域差异就有着各地独特的风味美食,而对于那些大城市来说,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带来了丰富的餐饮文化交融,也使得每个城市形成了独特的餐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