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报告/
它们为什么能够成为2021年新一线城市?
它们为什么能够成为2021年新一线城市?
2021-05-27
新一线城市
城市商业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城市排名
它们为什么能够成为2021年新一线城市?
报告作者:
新一酱
图表设计:
新一酱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于2021年5月27日发布了《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连续六年按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为中国内地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指数排名。

其中,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成为了2021年的新一线城市。

 

如果将每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看成一场分班考核,那么在长达六年的竞争中已经出现了两个相对明确的班级。前8个新一线城市构成的第一梯队在过去五年没有进出,且各城市上下浮动均不超过2名,可以说是“A班”级别的表现。

不过“A班”的内部竞争非常激烈。重庆在去年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商业繁荣,反超杭州;今年,杭州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性,迅速回归新一线第二名。

同样抵抗住外部风险的还有武汉。虽然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城,它总排名仅下降两位。并且,武汉的初创企业融资规模在这一年扩大了5.95倍,夜间出行活跃度排名上升6位。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对城市尚存信心,城市便可依靠自身的原力再次兴盛。

与“A班”相对的,是每年名单都会发生变化的后7个新一线席位。

其中,分列13至15位的郑州、长沙、东莞,总排名相对稳定,后四位的争夺则更为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新一线名单里没有“新面孔”出现。去年新晋新一线的合肥,今年后退两位,成为了二线城市的第一名。短暂离开新一线的宁波则前进3名成功归队——商业资源集聚度和未来可塑性是影响宁波排名增长最显著的维度

尽管位于商业资源集中、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商业资源集聚度维度下,宁波的大品牌青睐指数排名今年上升了6位、商业核心指数排名了上升3位。这还是数据统计未将4月新开张的、集中引入上百个宁波首店的阪急百货纳入其中的前提下。

在今年新加入的“新兴战略产业优势指数”中,宁波的排名为全国第15位。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市,宁波的产业结构有其基础扎实的一面。

纵向比较来看,除了城市枢纽性,宁波的其余四大维度排名相较去年均有上升。未来,沪嘉甬跨海铁路的建设给宁波带去提升城市枢纽性的机会。

维持原生优势,再挖掘一到两块“长板”,宁波重返新一线城市的路径很有参考价值

新一线城市整体排序变动不大,但有一个城市格外瞩目。

佛山,这座去年新晋的新一线城市,不仅没有掉队,反而在今年又前进了3名。

自2018年起,每年佛山都有一个不同的一级维度以提升7至11名的速度大幅上涨。今年进步最大的一级维度是城市枢纽性。佛山新增了六个高铁可直达城市、两个民航可直达国内城市,城市货运量指数排在全国第5名。

首先以产业需求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再为城市商业面貌更新换代,升级商业实力;同时顺应时代需求扩大原有产业优势;最后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扩大在城市群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佛山按照这样的顺序,一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进了新一线城市的行列

在“广佛同城”概念下,全国第一条跨市地铁广佛线为佛山千灯湖的金融高新区带来了人气。但无论是站在产业还是商业的角度,毗邻广州的佛山并未将自己限制在“一线城市后花园”的框架里,而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扬长补短,走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发展路线。

装备制造和泛家居产业是佛山两大超万亿产业集群。而据知城数据平台的计算显示,佛山祖庙商圈的商业实力排名比东莞东城万达商圈高出298位,重点品牌数量多出了76个。

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劣维度,来挖掘城市继续向上的突破口在哪里。这里将优势维度定义为:该一级维度的排名连续三年高于当年城市的总排名,就是长板;反之,若该维度排名低于总排名,则为城市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