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即将过去,在结束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新一酱抬头看了看天。
我们总是愿意在诸如跨年这样的重要时刻,花上几分钟思考人类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诸如最理想的城市,以及城市的未来(戳这里说出你的想法)。
在所有的思考,天际线究竟应该长成什么样,是其中最视觉感的一个。它是每座城市最鲜明的视觉标识,是城市在垂直面上的生长空间,也是城市集约高效充分地利用有限土地的本质的最重要表现。
最近也有一轮热闹的关于怎样的天际线才是理想的讨论,但由于对天际线的审美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争论最终并没有太多结论。同样热爱城市的新一酱想,也许将天际线量化出来可以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你一定会猜,新一酱又要算一次城市的身高了。
不不不,这回新一酱静下来仔细思考了下,城市的天际线并不仅仅与建筑的高度相关。它在视觉上是所有建筑外形的集合体,那么在实体空间中也应该是3D的,也就是我们应当把它们在土地上占有的面积一并考虑进去。
于是新一酱选择了6座城市中的12个顶级商圈来做案例: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上面的商圈卡片的重点是标明了新一酱在每个商圈的研究对象,即以商圈中心的地铁站为圆心,划出的0.5平方公里圆形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些建筑物底部占用的土地,它们占0.5平方公里总面积的比例意味着这一视野范围内的建筑密度。算上建筑物的数量,你也可以知道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占地面积。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